系统公告

2016-01-21族谱文化与和谐社会

来源:华夏谱志联盟
 

  族谱,又称家乘、宗谱、公谱、祖谱、谱书、家牒、族牒,族谱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多种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涵。它是记录家族组织活动的档案材料,是以特殊形式记载的关于家族和宗族起源、迁徒、分布、盛衰历程的史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族谱所记载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折射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之光,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可以说族谱文化是中华乃至世界重要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料。

  族谱文化的研究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基础的工作。民间修谱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明清以来编修的族谱,其内容更为丰富,较真实地反映了历史面貌、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是研究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来源。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写道:“族姓之谱”,“实重要史料之一。例如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婚姻、平均寿数、平均年龄,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著名史学家顾颉刚也指出:“我国的历史资料,浩如烟海。但尚有二个金矿未曾开发,一为方志,一为族谱。”常言道“家之谱,犹国之史”,也是说家谱是国史的一部分。

  毛泽东同志1957年在成都会议的讲话中说:“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1964年他又说:“研究现代历史,不能不去搞家史、村史,从研究基层的家史、村史和微观入手,这是进而研究整个宏观社会历史的基础。”研究族谱文化,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最基层和微观入手研究,将其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现时积极意义的精华部分。提高到建设和谐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这样一个宏观高度来认识,并发挥其具有的积极作用,为实现我们所奋斗的目标和任务服务。

  族谱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渗透力。在中华文明史上,族谱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儿女引以自豪的这一客观事实。水木之情,悠而远;骨肉之情,深而沉。特别应当指出的是香港、澳门、台湾以及遍布全世界各国各地的炎黄子孙,根在大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他们的思乡之情日益浓烈。而族谱是他们寻找血缘关系、认祖归宗的依据。新修族谱,研究丰富多彩的族谱文化,不但能更好地满足他们这一需要,也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研究族谱文化。是一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但是宗族、家族的大事,也是社会发展的大事。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常识”】